治療取向

Psychotherapy
心理治療PSYCHOTHERAP
  • 每種心理問題都有特殊性,適合以特定治療方式來處理。 有些類型的議題比較複雜,除了主要的問題之外,還有其他相關的問題,所以適合的治療取向也會有所不同。
  • 我們團隊成員有各自擅長的治療技術,能處理特定類型的議題,提供個別化的治療。
  • 如果您未曾接受過心理諮商或治療,不確定自己適合哪種方式或是哪一位心理師,建議您可預約【門診諮詢】,先接受40分鐘的門診訪談,告訴我們您遇到的困擾和想談的內容,我們將依據您的個別議題,選擇最佳的治療取向和心理師。  預約門診諮詢>>

認知行為治療是一個經過科學驗證具有療效的心理治療法,尤其在憂鬱症和焦慮症上具有與藥物同等的效果。

此治療法認為人的困擾來自於非理性信念,而信念又由個人成長經驗、家庭教養與文化價值觀所形塑。當我們能藉由覺察個人自動化思考、中介信念及核心信念下,了解信念對自己造成的情緒與行為困擾,便可藉由挑戰和破除信念,重新形成新的、更為適應的想法而改善困擾。

如果您喜歡思考,勇於嘗試,便可藉由練習找出內在的非理性信念,並從放鬆訓練中釋放憂鬱、焦慮和憤怒情緒,再經過不斷地覺察和挑戰內在信念及擬定與執行行為實驗,一步步找回人生的掌控權。蔡容君 臨床心理師

您知道您的情緒是如何產生的嗎? 因為發生的事件? 亦或是源於自身內在?

認知行為治療強調人的情緒來自於自己對於事件的想法,而非受事件引發。透過認知行為治療技術,您可以學習偵測腦袋中的千頭萬緒,辨識它如何干擾您的心情,學習掌握自己的內在變化並進而調整,提升自己的心情舒適度,以及對行為的掌控性,成為自己的主人。林玫珍 臨床心理師

我們一直在「關係」當中,關係太遠會感到孤單,關係太近則讓人焦慮。然而,當我們內在可以自在地調整人與人的關係時,內心也是強大的。

「關係取向深度心理治療」的目標,是使個案能夠具備成熟的依賴控制能力,從治療關係開始再到真實生活中與他人的關係,個案在和心理師的關係中能夠有控制感,在對心理師有足夠的掌控感下,個案不再害怕焦慮與心理師靠近或拉遠,當個案和心理師關係中能自在地調整最舒服的距離時,就開始能體驗到新的正向關係,進行產生人格上的改變。

誰適合接受這個取向的心理治療呢 ? 任何在關係中有過創傷、感到好奇、困惑、焦慮與害怕的人,都可以接受關係取向心理治療。經由與心理師之間的治療關係發展,包括持續維持與人的連結、關係靠近而感到焦慮、發展出依賴的治療關係,並能夠面對創傷經驗,成就內在自我的改變,不再害怕靠近。許瑞紋 臨床心理師

我們對愛、關係的渴求是主導行為的基本動力,而我們的困擾可能源自於家庭或早期的人際經驗,更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且行為背後有其需求,因此諮商中我們會一起聚焦於此時此刻的歷程,覺察我們在關係中展現了什麼、如何展現,也練習辨識生活中不斷發生、造成困擾的信念與期待;釐清不適應的關係模式及無效因應策略。

Learning to see the puzzle in everything. They’re everywhere.

Once you start looking, it’s impossible to stop. 葉怡君 諮商心理師

「心理動力取向心理治療」起源於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理論,著重潛意識、本能、早年關係等對個體性格與成長的影響,是眾多心理治療法的根基,而後又由不同的心理學者發展成各式各樣的動力心理治療取向。

此取向重於早年與重要他人的關係,會形塑個人自我概念的形成與自我價值的建立,亦影響成長過程中人際/親密關係的互動模式。當代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更在動力心理治療的主軸中,融入存在主義的觀點,相信人有自由意志,在愛與失落、自由與恐懼、成長與離別的人生課題中,選擇、決定、負責,探尋個人存在的本質並賦予經驗新的意義。

 適用於一般大眾,尤其對處於關係困擾、親子議題、自我困惑、低自尊與無價值感等議題可能特別適用。吳依璇 臨床心理師

「沙遊治療」是杜拉考夫(Dora Kalff)所創的一種深度的心理治療,同時也是一種遊戲。沙遊治療在全世界使用得愈來愈多,它的有效性具備實證研究基礎。研究發現沙遊治療對於各種兒童和成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有顯著的改善,並且有潛力治療傳統心理治療方法難以治療的創傷。

沙遊治療是借由捏塑沙箱中的沙以及排列小物件,讓人有機會營造一個與他個人內心狀態相呼應的世界。透過自由且具創意的玩耍,無意識過程在三度空間的形式中變的清晰,意識與無意識之間搭起溝通的橋樑。意識與無意識聯結起來,個人內在療癒機制自發地啟動;一個人可能對生命產生全新的看法,發現前所未有的勇氣與力量。

過程中治療師安靜地同在與見證,不給予評價與詮釋;在不干擾的情況下,享受其歷程之美、獨特之美以及其自我療癒之美。 林依靜 臨床心理師

 

每個人的潛意識中藏豐富的「內在資源」,包括記憶、創造力、特殊生活經驗等。「艾瑞克森取向心理治療」的目標是幫助個人運用自身的價值觀體系以及潛意識中的內在資源。

心理師可能使用催眠語言、譬喻或故事等訊息,並幫助個人獲得一些概念或是建立正向的連結,也可能給予暗示性訊息或一些指令,以誘發產生治療反應。

和其他治療方式不同的地方是,心理師不直接提供知識或建議,以催眠暗示性間接方式,讓個人能體驗內心微妙變化以及自發性變化的過程。自我療癒的過程是深具個人意義的。

治療過程中,個人內心能親身經歷「蛻變」的發生經過,從內心資源被喚醒及整合起來、獲得觀點、連結個人經驗、產生自發性反應,這一連串轉變的過程都是發生在潛意識層面中,個人深刻地感受到自我強度和力量,重新發現自我改變的能力。本取向的適用對象是願意體驗催眠和向發掘潛意識者。 高淑宜 所長

生命中總會經歷一些我們不能控制的事,那些痛苦與挫折,會與我們的負面想法纏繞在一起,而陷入認知糾結與經驗逃避的現象,導致心理僵化,因而產生痛苦。

接納與承諾治療的目標是要增加人的心理彈性,接受不能控制的事,學習退後一步思考,允許想法、感覺、情緒來來去去,減少自己與情緒、記憶等內在經驗過度糾結,用超然的立場來接觸過往的經驗,接觸並覺察當下。

心理師會透過正念的練習,帶你重新經驗並接納那些痛苦的經驗,並探索你重視的人生價值,以行動改善生活。涂玟妤 諮商心理師

壓力釋放運動TRE®的創始者是大衛波伽利(David Berceli)。TRE®是在安全的環境中以溫和的準備運動喚醒與活化人體與生俱來的顫抖機制。藉由顫抖來釋放體內深層肌肉的緊張模式,達到身體充分活在當下以及放鬆、平靜的效果。

許多人報告做完TRE®之後,感到愉悅和舒緩、平靜和安定。此外,有些人也報告睡眠、排泄、身體疼痛改善等等。學習TRE®除了帶給身體調節壓力的機會,最大的助益是讓自己重新認識身體。學習傾聽與順從身體的智慧,體現身心的整合。

TRE®是一個強調不費力的運動,由引導師示範與引導身體自然啟動颤抖的開關並介入呼吸與動作的調節。最後,讓身體大休息,讓整合的工作交給身體自行運作。我們需要做的只有補水、觀察與紀錄自身的變化、回到日常中。林依靜 臨床心理師

遊戲治療是一種以「遊戲」作為媒介的心理治療方式,國際遊戲治療大師Garry Landreth曾說:「遊戲是兒童最自然的溝通方式,而玩具就成為他們的詞彙」。

 由於兒童不擅情感表達與言語述說,因此遊戲治療成為協助兒童情緒、行為、創傷等心理議題的最佳治療方式之一。「遊戲」的素材包括娃娃屋、手偶、各型各類的人物與動植物模型、及其它生活情境相關各類創造性、撫育性或扮演性等玩具與物件,在安全、信任及設立基本規範的治療關係與環境中,讓兒童在遊戲中自然地分享、呈現其現實經驗裡面臨的問題與困擾,並能誘發其潛在的擔憂與心理議題,得以在治療情境中由治療師協助兒童修復創傷、從中賦予自我能力,習得自我控制,穩定情緒感受,進而增加整體生活的適應性。 吳依璇 臨床心理師 

家庭是由多個系統組成的,包括夫妻次系統、親子次系統、手足次系統,家庭中的次系統之間彼此關聯、彼此互動影響,例如夫妻吵架也會影響親子關係、手足關係,而親子衝突也同樣會影響夫妻關係與手足關係。我們與人發展關係的模式常常會受到家庭關係的影響,家庭的界限、家庭規則、權力結構、階層也會形成我們與人互動的參考依據。

在家庭系統中,每一個人的改變,都能對系統帶來改變,即牽一髮則動全身的道理,任何一個人的改變都可能牽動另一個人或另一個次系統的改變,而困住的家庭系統,是因為所有的關係結構與溝通都是僵化而固定的,使家庭系統成為封閉式的系統。

心理師透過系統與家族治療,可以從整體的角度看見家族系統間的互動與固著模式,帶領你看見自己與各個家人的心理需求,產生新的理解、學習直接與正向的溝通,進而改變次系統間的關係。

適用於一般大眾,尤其是對家庭關係、親密關係、人際關係有困擾者特別適用。  涂玟妤 諮商心理師

人在面對複雜問題時,常常會專注於難受的情緒和糟糕的事件,忘記自己擁有的正向力量,以及過去曾經順利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經驗。焦點解決取向的治療師將注意力放在探討如何「解決」問題,與來談者共同討論出可被接收的改變策略,並陪伴來談者在生活中實踐改變「任務」,最終邁向理想的目標人生。

焦點解決相信小改變將累積成大改變,只要訂下值得努力的目標,便能夠出現前往此目標的道路。在諮商的過程中,治療師往往能夠營造出輕鬆、有趣且愉快的氛圍,且聚焦在問題解決而非成因本身,讓諮商過程充滿希望感,治療師也會在療程中和來談者隨時檢核目標和改變。

焦點解決短期諮商成效短期易於顯現,適用於各年齡層,尤其適合運用在目前生活上有急迫困擾想要有所改變的來談者,焦點解決提供了一個快速立即的介入模式,幫助生活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所不同。馬學顥 臨床心理師

藝術治療是一種結合藝術表達和心理諮商的治療模式。來談者於療程中將透過藝術媒材(如黏土、蠟筆、水彩、粉彩、色紙、雜誌拼貼等)進行創作,並從創作歷程和作品中表達自己的相關困擾或是抒發負面情緒,治療師也透過整個創作歷程進行評估和回饋,另外藝術創作行為本身亦具有療癒的效果。

藝術治療並不需要專業的美術能力,只要能夠操作媒材,不論作品是否精緻寫實,能夠如實表達來談者想述說的意象才是治療中所關心的事情。透過藝術治療,可以深入處理來談者難以口語述說的部分,幫助來談者自我了解、調和情緒、學習社交技能、處理自身議題等。

藝術治療具有非語言溝通的特質,一般大眾皆可以嘗試並從中得到幫助,另外也特別適合較無法以口語表達自我的人,例如幼兒、特殊障礙兒童、較為內向害羞的人,透過藝術治療的形式,將能夠慢慢練習表達自我。馬學顥 諮商心理師

Scroll to Top